如何将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国家发展大背景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地方特点和行业需求结合起来,这是目前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研究的新课题。为探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文波、何琦、张赪三位老师,利用十一假期时间到西安国际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和调研。


西安作为新欧亚大陆桥核心板块,是国家向西开放的门户,是链接中亚五国的纽带,处于“丝路经济带”的大战略规划之上。西安国际港站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座一等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内,总占地5600亩,是中欧班列(西安)的始发站和回程班列目的地,也是全国中欧班列开行量最大的车站,更是陕西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2013年,陕西第一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这里出发。截至目前,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超2万列,服务企业超1.65万家,已成为国内运输时效最快、线路辐射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五最班列”,构筑起一条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品牌工程,中欧班列的开行和运营,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对外开放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成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成果。
我院作为一所铁路行业特色鲜明的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在铁路交通尤其是铁道运输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长期以来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一带一路”沿线铁路单位及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学院正在积极推进与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办学与交流合作,加强沿线发展中国家本土员工铁路行业技能培训,设立“一带一路”轨道交通人才培训基地。
为深入推进我院“大思政”课建设,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王文波、何琦、张赪等3名教师,利用长假休息时间,主动联系西安局集团公司西安国际港站,得到了西安西站党委办公室王高原同志的大力协助和支持。三位老师在王高元主任带领下,冒雨在国际港内进行了考察调研学习。考察当天大雨滂沱,国际港内,印有“中欧班列”、“中国铁路”、“西安港”字样的集装箱整齐堆放,集装箱上方的龙门吊车紧张忙碌地作业,等待装卸的长安号在汽笛声中缓缓驶入港内……


王主任详细地向各位老师介绍了西安国际港的区位优势、运营规模、货源组织、运能运力、与各级各类企业单位的交流合作等,为“大思政课”建设和课堂教学提供了第一手宝贵鲜活的资料。
这次对铁路行业骨干企业运营发展实况的调研学习,拓展了思政课堂视域,打开了思政课建设新思路,让三名教师获益匪浅。这也为未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推动面向铁路货运现场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走深走实,实现思政教育与企业发展深度结合,引导学生从企业发展中感受时代脉络,从实践中锤炼思想品格,找准个人定位和职业方向,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