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

陕西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

西铁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马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马院动态 >> 正文



稻田里的种子充满阳光——新时代学习社举行袁隆平院士追思会
日期: 2021-06-04      信息来源:      点击数:

5月22日,91岁的袁隆平院士在长沙逝世,举国悲恸,为表达深切哀悼,弘扬科学家精神,5月27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社”电气学习小组在203教室举行“稻田里的种子充满阳光”袁隆平院士追思座谈活动。

    

全体学员观看了袁隆平院士生前的纪录片《种子传奇袁隆平》,片中记录了袁隆平院士的青年往事和为粮食生产历尽艰辛的无私奉献。在那个动荡的岁月,一个少年经历国破家亡、看过饿殍遍野,心中那颗丰衣足食的“种子”,早早种下。“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一年三地,袁隆平将珍贵的种子绑在腰间,用体温催芽育种,在南来北往的火车上辗转,以空间换时间。珍贵的影像资料让学员们再次看到了袁老扎根田间、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身影,追思他一生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让老百姓吃上饭、吃饱饭的奋斗历程,深刻体会了他胸怀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

     

学员们深受鼓舞,站在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立场表达了对袁隆平院士的缅怀之情。赵洁婴表示,对袁老最好的回报方式莫过于尊重他的事业,我们应不以金钱为唯一标准衡量粮食的价值,珍惜粮食,反对浪费,节省资源,拥有真正付诸实践的决心和执行力。

     

雷瑞国说,“袁老一辈子躬耕田野,惟愿“稻下乘凉”,后世不要再受“吃不饱”的苦。我们青年学子当以院士为榜样,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立鸿鹄之志,担社会责任。”

      

任涛表示袁隆平院士守护“大国粮仓”的“拓荒人”精神值得每一位学子传承学习,我们要学习他勤奋钻研的务实精神健康乐观的进取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

      

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纪念当是传承和行动,新时代学习社将继续带领青年学子,将学习袁隆平院士的精神事迹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学院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